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集锦>> 科任学科>>以审美为核心,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实践

    以审美为核心,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实践

    内容摘要:

    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其合作意识。因此,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律动教学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翁,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通过这种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主 题 词:   重审美  悟律动

    正文:

    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思想。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审美教育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要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就必须有其体现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学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妙用。
    音乐中的律动,从狭义来说,是指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有规律的肢体动作,如拍手、摇头、跺脚,摆动身躯等。而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音乐进行中的各种动作、游戏、舞蹈等,都属于音乐律动的范围。人有跟随音乐律动的本能。人们在唱歌、听音乐时的一些下意识动作,如摇头晃脑,扭摆身躯、甚而手舞足蹈等就是这种本能的自然流露。正因为人有这种本能,因而对律动便有着特殊的感情与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面对本来喜爱的音乐课也觉得乏味和吃力。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其合作意识。因此,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律动教学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翁,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通过这种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根据课改实践的基本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与探究,我将小学低年级的“律动”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的体会如下:

    一、律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好动是低年级儿童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全身心的“活动”是儿童各方面得到发展的基本方式。让孩子们充分的动起来,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去,跑跑跳跳比概念性的教学感受要深刻的多。跳就要跳得富有音乐情趣和美感。音乐离不开抒情,音乐教学也离不开表情,就是在音乐情感的审美之中受其陶冶,又同时去感染他人。在音乐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他们日常生活中形象的动作让他们模仿来表演,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能给他们很好的体验和感受。感受是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模仿是拓宽思维空间和改善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模仿积累大量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通常采取“以听赏领先、动觉切入”的方法导入本科的学习,教学中从客观上适当的降低音乐教学的技能要求,更强调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发挥通感的作用,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本课目标教学的优化。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一下子能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情景中,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欲望就很快的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几人一组,随音乐翩翩起舞,以动觉来再现听觉的形象,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听课座位上“解放”出来,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

    二、律动使课堂动感十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校音乐教育所接触的需要的音乐不是指理论的音乐和那些纯理论的乐理知识,而是实践的音乐,是动的音乐,是有生命力的音乐,是有情感的音乐。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并且还要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在学习《猫虎歌》时,我启发学生用动物的动作来形象的表现歌曲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很快地让学生进入到歌曲中;在《小雨沙沙》这课的学习时,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最后用自己的笑脸(双手托在颌下左右点头)表示小草笑嘻嘻。在学习《小蜜蜂》时,我发挥学生的想象创编出了三个动作,再根据音乐乐句的特点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动作。很快的,他们发现了乐曲分为三句,一句和三句相同,通过律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他们在律动表演和即兴创造共生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由于律动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动作模仿,所以他们接受起来快,创作起来感觉很简单,我就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上课前五分钟或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自愿到讲台前带领大家一起做律动,可以是自己的创作,也可以是以前做过的,(多是合着节奏或学过的歌曲做)这样,既解决了低年级不好组织课堂教学的困惑,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巧用律动感知、体验不同民族的舞蹈韵律

    我国古代《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说把人类感情中最崇高和最神圣的东西,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中。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人种,音乐都是世界相通的情感交流的语言,对其音乐都会有相同的喜、怒、哀、乐、忧、思、恐等情感的体验和表现。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及特色各有千秋,如何在这些不同的民族音乐中渗透我们民族的舞蹈及律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感知、体验发自内心地对音乐进行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呢?以下是我的两个课例,请同仁们与我分享。

    在上《我的家在日喀则》歌唱教学时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感知体验为主线,拓展发挥为目的的原则,以情境导入感知体验拓展发挥的课堂教学环节,将乐音感知与律动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听、唱、读、说、跳等教学手段,把音乐的技能技巧训练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感知、学习、体验、发挥。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我抓住歌曲中由这些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将藏族语言渗透到节奏中进行说唱,又通过节奏在歌曲中的特点与藏族舞蹈动作相结合,由一个声部到两个声部的合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欢快活泼的歌曲中感知、体验其中的舞蹈律动美,在活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身体韵律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出学生们丰富的情感。并且从中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热爱藏族音乐文化。

    《新疆是个好地方》这节课是集节奏、唱歌、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课,通过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的多种元素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知与体验。首先在开始部分我放了一首动感十足的维族音乐,带动学生跳起了维族舞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带动了起来,在此环节中学生感受到了新疆音乐中的热情与活力。当学生对维族音乐有了初步的感知下,我出示了歌曲旋律,并与学生对歌曲旋律进行了接唱,渐渐的,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熟悉了歌曲曲谱,这为歌曲的演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是学习的拓展,我挖掘出了一个新疆音乐中很典型的节奏型:x x x | x  x |,通过节奏型的引入,介绍了新疆打击乐器——手鼓,并用手鼓敲击此节奏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学生们通过听辨、了解、拍手等环节对新疆音乐的节奏以及打击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并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到了x x x | x  x |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为音乐渲染了欢快、活泼的氛围。这个环节为学生学习歌曲,掌握音乐特点起了辅助的作用。有了前面的教学,歌曲的学习就很容易了,学生们通过听赏范唱,对歌词中描绘的新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刻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歌词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一一展示,学生从听觉感知渗透到视觉感知,在双重的感知下对新疆的美丽以及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新疆的热爱是显而易见了,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明显的彰显了出来。在学习新疆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我突破了以往教教授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用图片中的人物造型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将新疆小朋友的生活与舞蹈相结合,很快的我们在讨论与表演中将摘葡萄、问好、行礼三个动作学会了。根据以上三种动作,在美好的音乐旋律中学生自行编配与教师进行舞蹈的交流,此时此刻,这种音乐、舞蹈的融合,给在座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教室洋溢着无比融洽的氛围。一段我和新疆朋友在葡萄架下一起载歌载舞的珍贵视频又一次的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学生们通过观看那里人们的歌舞极其向往,浪漫、友好、热情、好客……再多的词语也形容不了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最后我们以饱满的热情用歌声、用动作融入到了音乐中。孩子们通过此课的学习收获是很大的,他们用自己的真情投入到了歌曲的演唱中,用自己的动作表达了对新疆的赞美。种种感知、种种体验都会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新疆的音乐,我相信他们有机会到了新疆后一定能够用音乐和当地的朋友进行彼此交流,他们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新疆是个好地方!此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师能够带动学生把全身心对音乐内涵与外延的感知、理解与体验转化为音乐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再表现的过程。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律动教学的有效渗透让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利用律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大大提高了音乐课的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音乐中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也正是在这种对音乐情感的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的音乐实践中使学生受到了音乐的启迪、获得了审美能力的提高,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就让我们的课堂因律动而生成,因生成而精彩吧!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学》

    2、《音乐课程标准及解读》

     


    上一篇:在器乐教学中“有别施教”策略的实施[ 03-17 ]
    下一篇:以兴趣为水浇灌国粹小苗[ 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