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集锦>> 科任学科>>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模式

    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模式

    内容摘要: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下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学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体育课教学氛围的特点以及影响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并结合当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提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关键词:“健康第一”   兴趣   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方法   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文:

    一、             问题提出

    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和谐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主要做法是: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增长。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形态发展水平和速度、力量素质与十年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常见病有所下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呈停滞和下降趋势,肺活量有所下降。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率增长较快,近视率居高不下,另外,我国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存在一些明显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及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中央的《决定》,牢固要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反之,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的话,上课时候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因此,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1、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的品德意志、修养、举止言谈,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以优美、熟练的动作示范,生动、有趣的讲解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服装穿着、精神气质、形象表情都能给学生予视觉上的美感,使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从中感到欢乐,并在欢乐中接受学习。

      2、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

      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健康地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会独立完成这个动作”、“我不要别人帮助”等独立性、创造性的心理需要。对于所教的动作,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动作出类拔萃。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点“自由”空间,让学生有发挥、表现、创造的机会。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心理需要常常是隐蔽的,需要教师观察了解才能发现和掌握。在施教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更要把握好学生心理需要适时施行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1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体育教学的基础

      教师是以培养学生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授课中是主导。处于是组织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处于是学习主体地位。如何正确地处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两者之间,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主动精神做到理解学生,热爱学生,重视学生的意见。教师尊重学生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崇尚。从而对教师的举止感到亲切自然,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我们上体育课时面对学生,一个班的学生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对自尊心强的应用下面诱导的方法来新生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以达到学习效果。对于自卑感强的学生,须加倍关心,热情辅导,适当降低难度,多作辅导练习,提高其自信心。其次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既要考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与学的和谐是体育教学的核心

      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上课的过程中应有主动。教师应留于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去发挥创造。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要利于促进学生的学,创造,发挥。如:体育教师对于动作要领或关键的技术动作的讲解力求生动形象,简明扼要,语言清切,同时又能做到因人而易,耐心辅导,其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气氛与情景。学生的学反过来促进教师教的方式,方法的改变。教的效果完全可以从学生言行与表情感知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就说明教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学生是一面镜子,学习效果不同反映都应将引起教师的不同思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如何让学生集中精力,如何提高创新思维,学生的学都将促进教师的方法、方式的改进。可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为了协调好教与学这一基本的和谐关系。

      3、讲与练的和谐是体育教学的关键

      体育课的讲解时间短,只能在几分钟内讲解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和练习方法。有时学生还处于、运动之中,讲解环境又较之室内课更为复杂多变。所以体育课的讲解力,语言简明准确声音洪亮,生动有趣,幽默形象,使学生易明白重点和掌握正确的方法。以置更好的发挥和创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上得生动活泼,体育教师的语言必须生动形象,新鲜有趣,常带有一定幽默感,使学生一笑来活跃课堂气氛。还要深入浅出善打比喻,在遇到技术复杂,问题深奥,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时,则可选用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又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加以说明。

    (四)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心理特点是好胜心、好奇心特别强,天真活泼可爱,老师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心里就会更加愉快,教学效果就显著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力求教法灵活多样,生动而富有趣味性,使课上的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笑声和汗水。为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有时还会影响体育课的正常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将垫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场地布置,在课的开始之际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时,根据“游玩”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并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游玩中掌握了运动技能。

    2、游戏教学法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指挥棒”、“大球小球”等游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为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有的在为下课的事喋喋不休,有的还在为上一课的情况争论,采用了以上小游戏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有利于教师对下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在进行跑及跳跃的练习时,安排“追逐跑”、“接力跑”、“跳跃争先”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把单调枯燥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奔跑、跳跃能力,使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3、分组教学法

    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分组形式:

    1)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人一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例如:每次整队,让学生们比哪一个小组排得快、静、齐时,小组之间为了争夺第一,都站得整整齐齐,而且也做到了快和静,这样不仅缩短了整队的时间,还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为进行下面的内容作了很好的准备。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不会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这样,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跳绳,提高了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组合分组形式。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则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独特的效果。如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的第一次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我找了一盘有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完整过程的录像带,用在导入课前先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任何教学方法,只有运用得精,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世纪之交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揭开了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帷幕。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教师角色的新内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观念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现代体育教师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 “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剂良方。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你所授课的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欢乐。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这种关系,否则也会影响教学。

    1、口出和颜,勤反思,使学生拆除对教师的心理防线。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首先,做到口出和颜,实践证明,用亲切的语言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戒备,拉近二者间的距离。如在布置学习任务或总结学习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教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象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教师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或没有完成好动作,说声“你一定行”、“没关系,再来一遍”,学生会倍感亲切。

        其次,做到勤反思。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就应先端正思想,热心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冷静、公正、合理地处理,一般体育教师性子急,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认真分析病根,而只就形势外在表现加以处理,有时难免主观、片面、不公正,有甚者体罚学生,这样往往会加剧师生间矛盾,而导致教学失败。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认真检讨自己的缺点,而指责学生。这样的教师将失去威信,让学生反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一个善于自省的体育教师,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从而得到学生的信赖。自然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上好每一次课。

    2、  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强制想的命令去限制学生的活动。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此,而是要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由于教师与学生因其角色、年龄、阅历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为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一方面让我们“蹲下来看看孩子”,常想想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并且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教师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预备铃儿已经敲了很久了,可是班级的孩子们还是静不下心来集合准备上课。我站在队伍前学生也不以为然,这时,我考虑到若以平常的教育方式,虽然能够让他们安静下来,但是会伤害师生间的感情。于是我说:“我很体谅大家此时的心情,说真的,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畅所欲言,但事实上我不能这样做。请你们安静地考虑一下,切身处地为我想想。”听完这番话后,同学们纷纷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后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

    3、  重批评的方法,使学生与老师的心贴得更近,连得更紧。

     批评和表扬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相比较而言,批评之法用得更多一些。大量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表扬,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往往引起学生反感。换句话说,教师批评学生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批评并非易事,即便是从教多年的教师,也往往感到批评学生是件难事,效果常常令人不太满意,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然而批评又是体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批评的难处常常不在于内容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评价一个学生好坏不仅看其有没有过错,而更应看其发展与创造的程度。创造是与失误密切联系的。如果有尝试,就有可能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才可能有创造。如果没有尝试,一味循规蹈矩,则不会失败,但也一事无成。现代教育意义上的体育教师不会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应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因此我们就应注重批评的方法。

        (1)态度要诚恳,评价要客观。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把心中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批评学生,评价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应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2)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面对同样情形,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语言批评学生,效果可能截然相反。如学生踢球时打碎玻璃,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并不是故意的,教师不妨换一种批评方式:“教室前面场地小,踢足球很危险,万一打碎玻璃扎伤了同学怎么办?”这样,被批评的同学会认为教师完全是为自己考虑,自然会主动承认错误,把玻璃安装好,也不会在教室门前踢足球了。

        (3)要注意周围的环境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当时的情绪。批评学生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要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时间、地点、周围有什么人)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来决定。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应及时批评;事态不严重的,也可以事后提醒;需要当众批评的,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已经认识到个人的错误,并处于自责状态时,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学生认为自己有理,而且抵触情绪特别强烈时,最好不要正面严厉批评,以免引起师生冲突,出现难以控制的事态。批评学生还要考虑其个性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批评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须因人而异。
      (4)要做好必要的善后工作。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进步,教师不能批完了事,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必须做好善后工作。如教师判断失误,错批了学生,应主动向学生承认错误,赔礼道歉。这不但不会损害教师的威信,还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当教师在情绪不稳状态下批评学生时,言词难免激烈、过火,事后要请求学生谅解,并冷静地指出其错误,帮助学生知错认错,认真加以改正;对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批评之后要做一些疏导工作,理顺情绪,以防发生意外事件。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作用,除了本身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更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言行上大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除要讲究技巧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师生间一旦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就会变得得心应手。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和所有学生交往,尤其对体育“后进生”更应多关心、多帮助、多交往,使他们信任你、喜欢你、尊敬你。进而喜欢你的课,打消他们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协调好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真正当好一名体育教师做好体育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实践证明,拥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动积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积极地研究和认识它,其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四、             结论与建议

    和谐的体育课堂模式是最受学生的欢迎,最合学生的口味。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觉性的培养,有利于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思维与理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与个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集体荣誉感。故体育教学必须把握好、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等各种和谐关系,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综合起来。提高、更新。

     

     

    五、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2000.2
    成民铎《浅析和谐的体育教学》

        2000.6夏峰《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999.6
    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2000.1杨贵仁《健康体魄是民族强盛的基础》


    上一篇:浅谈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 03-23 ]
    下一篇:在低年级国画教学研究中几种激趣方式的研究[ 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