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集锦>> 语文学科>>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

    摘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两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通过自身的学习,通过教学中的实践,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效果。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有了提高,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渐形成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有效   小组合作   实践  探索

    正文:

    专家指出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方式的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的。探究学习活动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合作学习并不必然是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究小组里,也会有被动的学习。在两年的课改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着失败,体验着成功,最终有了自己的收获。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小组合作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回头问问自己:你真正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吗?对它进行过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名教师,有的时候只是看前辈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而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这么做。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要想使自己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成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自己必须对它先进行学习。因此,我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学习。

    1、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就已经出现萌芽。早在两千多年前,在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这一观点认为,在学习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心得和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80年代末,我国教育理论界才开始不断地翻译介绍国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随之部分省市也开始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通过阅读学习,我知道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学生只有愿意合作,有合作的愿望,才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二是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三是要防止演变成“好学生演讲,差学生听”的模式。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四是老师要做好组织调控,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局外人。小组合作学习应既有教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互助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各种活动的时间。

    3、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曾在中年级课改研究的课题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我对小组合作的研究目的是让它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我认为我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时应该注意:不要动不动就用这种学习形式,要用在适合的地方,这样学生才会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兴趣,才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不要过多关注能力强的孩子,要关注弱势群体,给他们帮助,让他们能够真正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只有调动了一位学生,关注了每一位学生,才能使这种学习方式达到效果。

    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我有了自己的计划,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

    二、教学中的实践

    (一)培养训练先行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最初,学生在得到一个合作题目时,先是自己思考,然后每个人就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即无条理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我就安排了一些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小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体会到,如果人人都想当主要角色,而没有人去读旁白,这项任务也是无法完成的。学生的个体活动都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当发现有的组合作的又快又好时,就及时表扬鼓励,以此促进其他同学的合作意识。

    2、训练学生的分工意识。在小组学习中,分工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有的小组已经开始了讨论学习,而有的小组却还在为谁先说或者谁说什么或读什么在争论不休。分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我先训练小组长,让小组长会给组员分工。比如自主识字环节,小组长先分工:我们每人说一个字,先说它的读音,再说它的部首,最后说这个字怎么记或者写时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时可以补充。这就是一种分工,学生们明确了分工后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也可以这样分工:四个人一个小组,一个人说读音,一个人说部首,一个人说怎样记,一个人给这个字组词,大家互相补充,遇到问题提到全班解决其次,组内分工明确。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时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总之,学生学会了分工,才能更好的合作。

    3、教给小组学习的方法。孩子们不是一开始就会合作学习的,是需要学会一定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的。这个方法就是需要老师这个引导者一步一步教会他们。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开放的理念,对学生要敢于放手,但并不是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如指导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控制自己情绪等),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

    4、学会小组合作汇报。往往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后进行汇报时是小组内某一个同学来汇报的,而不是整组起立汇报。我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总是问:“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而不是“谁愿意来说一说?”在汇报时,每次都是全组同学起立,或者每个人都谈自己的想法,或者某个同学说:“我代表我们组发表意见,其他人补充。”这样,他们所汇报的是他们小组合作的结果,代表的是他们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这样的汇报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也展示合作的结果,使得小组的合作是有效的。

    (二)学习方法明确

    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难的问题,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

    在一年级时,我主要让学生两个人进行合作学习。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合作方式,一般两人分一组较为合适,这样既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又大大提高了合作能力。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读课文时,请两位同学互教互学,一方有不认识的字另一方就“帮帮他”,使两人都进入学习状态;在检查读课文时,请两人互相检查,一个读一个听,两人都得到了复习和巩固;在进行词语反馈时,一个读词一个听,并及时评价;两人一起做游戏,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尽可能达到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慢慢地,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学会了一些简单合作技巧。我就按每组4——6人,把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给出学习步骤,让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寓言二则》时,第一则寓言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第二则寓言我就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课件配画面和音乐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提示:(1)自己或小组共同解决生字词。

                    2)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者则寓言:可以用学习《滥竽充数》的方法,也可以表演、续编故事等,小组可以发挥创造性。

                     3)组内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小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有表演的组老师可以提供小铃铛。)

    4、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自主学习可以是个人来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孩子学会合作。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难看出,我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给出了学生明确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所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知道做什么。在课堂上,没有无所事事的小组,孩子们都热情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

    (三)教师指导评价

    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我们只有认真听取了别人的发言,才能够更好地谈出自己的见解”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我都深入到一个组,参与他们的讨论学习。一方面,了解每个组每个成员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为了发现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当我发现这个组特别会学习时,我就会让他们把学习的场景展现给全班同学;当我觉得这个组出现问题应该引起全班同学注意时,我就会及时指出来。在我的积极参与指导下,同学们进步的特别快,也越来越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还应该在恰当的时机通过巧妙的点评,教给孩子学习语文的方法。如,再进行《爱什么颜色》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先提出了小组学习的要求:1、选择喜欢的小节。2、讨论解决本小节不理解的词语;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谈谈对喜欢词语的理解;都没有就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3、读出自己的感受。接着,同学们就开始小组学习,我也深入到一个组中参与了学习。最后进行小组汇报。第一个汇报的组有四名成员:甲、乙、丙、丁。甲:我们组最喜欢的是第一小节。其中最喜欢的词语是“碧绿”。乙:我们认为这个词给人一种特别美特别静的感觉。比如你烦的时候如果躺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你的心马上就会静下来。听到这里,我马上进行了一句点评:“你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对词语的理解,这点非常好。”实际上我是在这里渗透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对他们接下来的汇报,我又作了这样的点评:“你们能够围绕一个词语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非常好。”正是老师的点评,老师的指导,增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心,一些方法的渗透,也使得今后的小组合作会更有效。

    三、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现在,我的课堂上会经常出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班级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成小组,他们无论到哪个组都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当组长。他们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他们则总是沉浸在共同学习的快乐当中。

    我将继续我的探索与尝试,在课程改革中体会学习探究的快乐!


    上一篇:开放评价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 03-23 ]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