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阅 读,勤 摘 抄
——浅谈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
“多阅读、勤摘抄”的针对小学中段(3-4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质素为目的,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读书资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自我鉴赏的基础上多阅读、勤摘抄,以个性的摘抄带来自我的积累,由此带来学生在语文质素方面全面提高的综合性的、整体性的、以课外带动课内、以课内促进课。
关键词:阅读 摘抄 积累
正文: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几年来的今天,“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质素”,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教师们充分的认可,教师们在这个方面已经具有理念上的相当丰富的认识。但目前小学开展的课外阅读往往处在“任由学生处于朴素状态作自发的尝试”的阶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道理固然有正确的一面,离开了游泳的实践当然与学会游泳无缘;但是恐怕也不能这样理解,把学生扔到水里任他们扑腾,学会了的就会了,学不了的就算了,难道就是我们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教与学的形态,甚至是目前唯一的形态吗?尤其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建立在一定的指导实践上,就更是盲目和流于形式,“提高学生语文质素”因此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根本就无从谈起。那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应该如何对小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方面的具体指导?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为此,我们在小学中段(3-4年级)开展了“多阅读、勤摘抄”式针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所谓“多阅读、勤摘抄”的针对小学中段(3-4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质素为目的,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读书资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自我鉴赏的基础上多阅读、勤摘抄,以个性的摘抄带来自我的积累,由此带来学生在语文质素方面全面提高的综合性的、整体性的、以课外带动课内、以课内促进课外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从整体上讲,“多阅读、勤摘抄”目标明确,操作简单。对小学中段(3—4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定下了明确能行的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阅读材料,能大量默读、速读资料和文章,能大量背诵古诗词及一些优秀文章,有简单的赏析能力,并能做简单摘抄。在具体操作上,对教师讲,便于布置和检查,随堂布置对所学课文预习性和复习性阅读,布置与课堂相关、相似内容的文章查找和阅读,在阅读课上,完成好词好句的摘抄;星期六、日则布置与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相似内容的查找和阅读,完成对好的段落、甚至是好的篇章的摘抄。每周检查一次。因为是摘录和抄写,作业比较好改。对学生讲,形式不多,力求简单,同时兼有阅读训练,容易形成能力。其主要通过下面几项内容实现:1、熟练默读,并练习速读大量课外阅读内容;2、借助字典进行独立课外阅读;3、根据《读写例话》,教师指导,进行有选择的课外阅读精读,并进行自我鉴赏基础上的简单摘抄;4、展开讨论,交流摘抄内容,作简单欣赏和与同学、师生、父母之间的互赏、交流和相互介绍。 一、多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其推荐篇目有70篇,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在大量阅读中,我们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大量阅读的全过程中,坚持两个“注重”的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此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大量阅读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地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旁批阅读、附注阅读等良好阅读习惯。 (二)对阅读材料和内容的选择指导上,我们做到两个“保证”。 1、保证具有健康丰富的阅读内容。在学校,我们有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书的种类繁多,文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科普等,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不拘样式,不拘内容,同时逐渐淘汰一批内容陈旧、不合时宜的旧书,做到“保证营养”,健康丰富。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有一节阅读课。 (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总结,在阅读中引入创新。 1、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实际提出显性或隐性的目标要求,指导怎样选择读物。为此,我们设计了“每周读书”的小卡片。这样的小卡片对于小学中段(3—4年级)学生来说,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看就会填。 (2)通过对与个别或小群体、班集体的关于阅读的谈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逐步掌握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阅读技能。如要求他们认真看准字词句段,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先通篇粗读,后重点细读,不大理解的要反复读、反复想;辅导他们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后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适时适文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略读、浏览、查找搜索等阅读方法;读前的浏览、查找;读书时圈点、勾画,附注,旁批,做摘抄,;读时的欣赏、摘抄,读后的交流、运用等。 (3)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体现课内促进课外。如以《麻雀》一文为例,对“旁注”式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我指导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做专题旁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讲态度的“勇敢、坚定、果断”,有讲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练、生动、形象”,有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批注读法的“‘落’字要读得快而重”等。学生在具体的“旁注”中学习了阅读方法。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此良性循环。 2、在总结方面,我们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如:故事会、我与《ΧΧΧ》书、我看《ΧΧΧ》书、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会、阅读比赛等。这些由阅读而带来的“小小的成功”。 二、勤摘抄: 大量阅读是基础,勤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将外部语言进行内化,从而“有所得”的一种手段和习惯。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如:“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从意义上讲,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阅读。所以,我们提倡摘抄,要求摘抄。 在摘抄中,我们强调指导以下几点。 (一)渗透“习惯”二字。我们要求学生凡是读书,必做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摘”,一定要摘最好、最美、最有意义的;“抄”,一定要抄写工整、要讲究抄的格式。 (二)摘抄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每读一本书,一段话,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学生,我们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一般学生,我们要求做到“依据《读写例话》和教师指导,在熟练地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阅读对象,精读;再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要求做到“学习浏览,进行预习性的大量阅读,收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自我简单的赏评式分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统一的版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 在“多 阅 读,勤 摘 抄 ”中,我们格外注重阅读实践的探究性的熏陶和培养。例如: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以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 学生的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写作面的扩大,写作量的增大,写作内容的增多,点面结合,扩大视野,开拓思想。“多阅读,勤摘抄”立足于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着眼于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强调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 “多阅读、勤摘抄”的小学中段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用性,因此具有教学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