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用心沟通 家校共育

    用心沟通 家校共育

    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提高晋元庄分校的班主任队伍工作能力,晋元庄分校将发挥骨干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组织系列的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11月2日下午首先召开了以“用心沟通 家校共育”为主题的研讨会。
     
     
    会议由庞盛主任主持,他强调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做好家校沟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班主任必须以共同的目标来增进整个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只有与家长用心沟通,齐心协力,家校共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蔡冬梅老师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她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从蔡老师的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和家长不该是两个拳头,而应该是两只紧握的手,互相合作,默契配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而且要志同道合,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高度保持一致。这才是家校沟通的美好境界。
     
     
    青年老师臧琳老师和张亚丹老师也与老师们分享了她们在家校共同中的感想与体会。臧琳老师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家校达成共识,共同为孩子助力。在发现孩子问题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家校配合。在学校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中午帮助同学一起盛饭,避免他到楼道跑。学生妈妈也积极配合,每天和孩子复盘学校的有趣事情,进行积极鼓励,增强自信心,慢慢的让坐不住的他每节课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张雅丹老师通过高频率、高质量的家访,为老师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让老师、家长、学生间更加了解,为老师更高效的管理班级提供了极大帮助。家访串联起爱的两端,学校与家庭密切地合作交流将持续护航学生的成长之路!
     
     
    庞盛主任为班主任老师的家校沟通工作提出了建议,一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班里每名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与家长沟通交流;二要有一颗诚心,用自己的真诚与家长成为朋友,坦诚对话达成共识;三是拓展家校沟通的渠道,多种方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看到学生的进步,与家长一起营造阳光向上的班级氛围;四是沟通要及时、适时,对班级的建设与活动都要提前沟通,及时反馈,争取家长的力量做好班集体的建设。
     
    老师们通过此次研讨活动,对家校共育工作更加重视,有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朱琳老师:今天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收获和启迪。班主任的工作忙碌中带着琐碎,繁重中又需要细心。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努力加强自身在处理班主任工作时的能力,用心对待班里的每一名孩子,将心比心地和家长们共同做好家校共育。
     
    董靖琦老师:今日有幸参加了五一小学晋分校区的班主任培训大会,本次会议的主题围绕家校沟通而开展。作为后辈的青年教师,我收获颇丰。听了蔡老师、臧老师和张老师的发言,明白了家校沟通要重视多维、持续合作;重视情感融通连接,而非事务性“派发”。沟通要心中有诚,心中有法。本次会议也让我在今后的家校沟通中建立了信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郭语田老师:今天参加了班主任工作交流培训会,我感受颇多,学习了很多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班主任工作最离不开的就是“爱”字,可只有爱每一个孩子,用心灵去浇灌,你才能读懂孩子们,走进孩子心灵。教育是一颗心碰撞另一颗心,是一朵云碰撞另一朵云,只有爱满天下,爱心永驻,你才能换回孩子们的片片真情。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和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挫折心理、孤独心理等方面的疏导教育。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思考,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林冉彤老师:今天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我受益匪浅。蔡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讲授了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正如蔡老师所说,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上有着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只有双方达到有效的沟通,共同培育孩子,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听了臧老师、张老师的分享,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以及如何有效家访有了新的认识及思考。感谢学校提供宝贵学习机会,我会不断学习探索,助力学生发展,与学生共同幸福成长。
    学校会通过系列的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班主任队伍,助力班级建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上一篇:面向未来:讲好自己的教育故事[ 11-03 ]
    下一篇:探索“新教法”,构建“新课堂”,践行“新课标”[ 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