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集锦>> 德育学科>>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阳光

    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阳光

    摘要

    在心理健康教育如此重视的今天,孩子们变得更加脆弱。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做教师的深思。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孩子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关键字

    心理健康、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感激、阳光

    正文:

     最近常常看到某某大学学生因失恋跳楼自杀,某某中学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离家出走。某某小学学生因和同学闹矛盾逃学的报道。再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这种事情也屡见不鲜,为什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如此重视的今天,孩子们变得更加脆弱。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做教师的深思。

    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会议曾提出,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部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教育学生,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学校要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要遵循少年儿童自身的工作规律,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建设,构建社会化工作机制,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而且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核心地位。试想,一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的人,必将影响生理健康,更不可能获得社会健康。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而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把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归纳为思想品质问题,从而出现认识误区。实质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因此,综上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重要关注,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难怪心理学家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竟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如此重要,而小学阶段又是形成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所以我把培养少先队员健康的心理作为本中队工作的重点

    本班的一些学生,当自己犯了错误,老师询问时,他们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自己好象一点儿错误都没有。有一些队员是缺少和别人交往的能力,做什么事都要别人来主动找他,人家不找他,他就不知道做什么,还振振有词,他们都不过来找我。还有些孩子听不得别人的一点意见,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给他一点点批评,他扭头就走,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还有个别学生,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大家都不喜欢他,常常抱怨别人是成心找他的碴。在同学中这些问题越来越普遍。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问题,我和班干部多次商量讨论,制定本中班的工作重点及措施,力争通过集体的力量,有目的的开展活动,让每名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在承担责任中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

    心理学认为人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形成和保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并不是一味的牵就和批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事情父母们能想的都为他们想到了,能做的也一定会帮他们做好,久而久之,孩子们心中固然认为有些事做不好的原因是因为父母,而不是自己。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长期的不到别人的认可,他就会丧失自信,凡是不再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是坐以待毙。在中队,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他被认可被承认的机会,本中班45名学生,每个人在班中都承担着不同的工作,有的需要与人合作完成,有的自己完成,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你需要与人交流,需要老师汇报,需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完成的出色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的认可。事情做的不好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任务没完成好,心理会感到愧疚等。班中的一名男同学,由于家长是中年得子,家长对孩子溺爱有佳,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班级中,“我不会”和“不知道”是他的口头禅。常常让同学们笑话,低年级大家已经习惯什么事都帮助他,但到了中年级,我感觉这个问题还不解决,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是一名发展健全的孩子,于是,我和班中的学生商量好,凡是他自己能做的事我们一律不给予帮助。而且根据他的情况,我也在班里为他确定了任务,就是每天和另一名同学负责晚上关窗子。开始他根本意识不到,同学老师对他也不责备,耐心提醒,后来干脆留一扇窗由他专门负责,常常是不关的次数比关次数多,但总结时,我们总是以表扬为主,如某某同学心中有集体了,这周关了两次窗子,同学们为他送去掌声,他自己也不好意思的露出笑容。同学老师宽容对他,他自己也在不断进步,现在一放学,他就快速跑到窗前去关窗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但我相信对他的影响是很大很大的,他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心里该是舒心快乐的。等他再大些,他一定能体会到老师和队员对他的这种爱。能够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一定要付出辛苦和努力。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挺而走险。因而,就满足同学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孩子们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同学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    

    二、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体会交往的快乐

       记得一首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就是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老师教会学生遇事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增加理解和宽容,让孩子的心中天空永远是湛蓝的,阳光永远是灿烂的。刚担任现在这个班的班主任时,班中的一名学生格外引人注意,她总是不断的向我反映其他同学欺负她,从她的话中觉得她在班里就是个受气包。但经过我的认真观察调查,我觉得情况和她说的不一样,甚至她向我反映的一些事,其他同学根本没放在心上,是她自己太敏感。于是再次听到她向我给别人告状时,我先请她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和我说情楚,然后和她一起分析别人有什么错误,这个环节一般都进行的很顺利,然后再说说自己在这件事中哪做得不好,虽然这个环节进展的有困难,但在我的细心引导下,她也能认识到错误,最后辅老师和她一起想办法,如果这件事不这样解决,怎样解决就更好了呢?连续一个学期针对她的问题,我都带着她进行这样的分析,慢慢的发现她来告状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次居然发现她也在用这样的方法去给其他同学解决矛盾呢!现在她的心胸变的开阔多了,和同学们相处的非常融洽,连她的父母都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与人交往是一种能力,凡事能客观的分析,当一条路被堵塞时,我们试着从另一条路去寻找出口,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老师就应该积极的帮助孩子寻求另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她们学会解决问题,体会交往的快乐。

    、开展“心动一刻”让孩子学会感激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是感激。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去爱身边的人和事。老师应多组织学生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把每周五中午做为“心动一刻”交流的时间,大家把这一周看到的感受到的令你心动的事,讲给大家听。虽然都是普通小事,但却让大家常会用感激的目光观察,用感激的心体会。那天中午,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班中的一名学生因学习问题,我请她通知家长晚上方便时和我联系一下,没想到他把我的意思如实地告诉了家长,我和家长及时地交换了意见,这件事很让我感动,因为我看到我的学生很守信用,我为他感到骄傲。我感谢他因为他说话算话,我感谢他因为他让我心中惦记的事及时地解决了,晚上踏实的睡了个觉。我感谢他因为它让我及时帮助了一个学生。听了我的这个故事,很多学生都深受感动,觉得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给老师心里留下的却是这么多的感动,自己从来没想过。受表扬的孩子也如释重负,本来因自己犯错而通知家长,没想到自己信守诺言告诉了家长后,给老师留下的是这么多感动而老师全然不提自己的错误,让他始料未及。更可喜的是,从这以后,凡是类似的情况,学生不再遮遮掩掩不告诉家长,而是请家长及时和老师联系。还有的孩子效仿老师,一件事出来,不再是抱怨,而是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学生学会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学生学会感激,才能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爱。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课内与课外教育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培养健康心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每周三中午,我组织学生去捡拾学校绿地中的白色垃圾。让他们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体会社会的责任。在假期,我组织学生去部队参观,感受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与解放军叔叔联欢,让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和认可。春天,我带着队员种植花草,孩子们体验着劳动的快乐,秋天我和孩子们一起捡拾落叶,制作叶画和标本。感受生活中的兴趣。平时利用班队活动时间根据班级特点组织丰富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班中的一名男同学,平时和学生接触总是喜欢推卸责任,在他心里认为谁都不把他做朋友,一次班队活动中,我们召开了“夸夸我的好朋友”活动,第一个环节请每名学生在纸上把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写出来,结果只有这名学生举起手,称自己没有朋友。我问大家有没有同学把这位男队员的名字写上的,结果站起了三名同学。那名男同学脸上不好意思的露出了笑容。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第二个环节请每名学生写出你好朋友的优点。第三个环节是站起来大声夸夸你的好朋友。结果是全班同学都得到了好朋友的夸奖。我看到每名同学听到好朋友的夸奖时,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几个女孩子使劲抑制着眼中的泪水。当我让大家谈谈感受时,那位认为自己没有朋友的男同学站起来说,“听到好朋友夸我,我心里热乎乎的。”有的同学站起来说:“我没有想到我平时做得很普通的小事,好朋友却把他记得这么清楚,我真感动。”有的说:“我没想到我在好朋友心中有这么高的位置。”看到此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我也感到收获很大。心理学家断言,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由此,让学生参加班队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队员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现在我所在的班级,同学们团结友爱,出现问题和矛盾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抱怨声代替了鼓励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和辅导员沟通,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多角度思考,善于从一件事中发现积极的一面,正在健康的发展。感受着成长的快乐。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孩子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下,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阳光。


    上一篇:实施孝道教育,使学生拥有感恩之心[ 03-16 ]
    下一篇:引导学生由“他律”攀向“自律”境界[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