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教师不能逃避
有人比喻,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此前对国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疾病发生率竟高达50%以上。传播知识、授人道理,从事这项神圣工作的教师群体同样面临着重重压力,甚至引发心理疾病。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面对我们认识中的误区:误区一“没有认清教师工作特性”,如今,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多才的智慧、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社会要求教师最好应当是最理想的“完人”。
现实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及教师在社会中担负多种角色,使教师产生了很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对这些心理冲突处理是否得当就体现了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误区二“有了压力能扛就扛”,其实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压力当前,一些人稍做抵抗就放弃迎接挑战,有的干脆直接选择了逃避,其结果反而是落入不停被压力骚扰的怪圈不可自拔。误区三“有压力不能自己调整”,面对压力寻求他人帮助是必要的,但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专业人士指出,教师个体自我心理调节是心理健康的关键。作为教师个体,必须适应教师职业紧张而繁忙的特点,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敬业、宽容、淡泊、放松。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敬业爱岗,爱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一定会健康。
宽容: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
淡泊: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怀。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教师职业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教师如果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鹜,得到欢喜,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教师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