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关注特需生的进步
——特需生的教育体会
所谓“特需生”是指或思想上不求进取,或学习成绩较差,或纪律涣散,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班集体中往往表现出的是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违反校规校纪,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逃避劳动……他们常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冷淡和歧视,久而久之就丧失了自尊自信,失去了羞愧感,产生心理异常。
原来我们班有个男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一般。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爱出“洋相”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经常出怪声,随便发言,曾有多次与老师发生顶撞。他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经常动手打同学,有时还出现过激的言行,思想有些早熟。经过多次教育,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要想帮助这个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必须找出造成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这样呢?这个问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经过多次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学前的生活、学习环境,发现这些问题在幼儿园时就发生过,可家长并不在意,认为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他从小父母离异,爸爸工作时间不固定,很多时候要上夜班,年幼的他就常常自己独处,从而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他的情况,我制定了对他的帮助措施。
一、利用激励法,约束他的行为。
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学生,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这个男生身上虽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正,但还是有优点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身上的优点来约束他的行为。我在一次打扫卫生时,发现班内的垃圾桶满了,当时班内还有其他几个学生,但是看到满满的垃圾,其他学生都面露难色,他看到了,就主动拿起垃圾桶去倒垃圾,回来时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便问他为何这样高兴,他说:“我为班集体服务做好事了”。我便抓住这一点采用激励法对他进行教育,我们之间有了约定:每当他有进步时,就奖励他为班集体服务,他非常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他表现好有进步时,我就奖励给他一些任务,如:发本,打扫卫生等,使他逐渐知道怎样做是受同学们欢迎的,慢慢地他的纪律有了较大的进步。课堂上也能看到他高举的手,听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
二、以教师的爱心滋润学生的童心。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沟通可以缓和师生关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兴趣,走进学生心的灵。我觉得不管是表现突出的同学,还是身上存在缺点的同学,他们都需要朋友,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我意识到这一点后,便在平时抽出时间主动找这个学生谈心,了解他的想法,而且经常针对他做的某件事,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认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这样一来我就了解了他做每件事的想法,对他好的做法及时表扬,使其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当他的做错时,可以针对他思想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每次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都不急于评价他的对错,先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我会站在他的角度,针对这件事帮助他。当他明白了老师和他谈心,并不仅仅是要进行说教,还能从中得到肯定和表扬,就非常愿意和我聊天谈心,这也促进了我们师生间的关系。
三、开展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家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失败的家庭教育必然导致失败的学校教育。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不一致,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影响互相矛盾,就会导致两者之间配合不当甚至不配合,造成两种教育力量相互抵消。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及科学的教养方式,能够为子女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通过了解,我掌握了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家长的疏于管理使孩子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要想彻底的转变他,就必须让家长明白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自愿地和我站到同一战线上来。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增加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向他介绍成功的家教案例,与家长交换意见,给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现状,针对孩子的表现,一起制定帮助措施。通过交流,家长逐渐认可了我的教育方法,主动与老师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帮助,这个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打人的现象明显减少,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多了,当自己有错误时,能够接受同学与老师的帮助,甚至主动承认错误。
在对他的教育过程中,我明白了应该用真诚和热情去弥补学生情感的空缺;用温暖和爱心去修补学生的心理困惑;用信心和关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学生必然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爱是一种人文的关怀,这种关怀给了学生自信和勇气。